夏日的北澄子河,水波轻漾。沿351省道驶入高邮市甘垛镇新庄村,路北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,“三垛河口伏击战纪念地”十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英烈墙上142个名字,无声诉说着80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——一场震惊苏中的伏击战曾在此打响。如今,先烈用生命守护的土地稻菽千重浪,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。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股市如何配资炒股,记者踏访高邮市三垛、甘垛两镇,在战场遗迹与时代图景的交叠中,追寻这场战役的精神回响。
青春对话跨越时空
今年4月,位于三垛镇丰乐街12号的三垛河口伏击战纪念馆正式开放。走进纪念馆大门,仿佛穿越时空,战火纷飞、热血沸腾的年代扑面而来。
“您看这张伏击战示意图,北澄子河与公路平行的三垛镇到河口段,7里狭长地带正是当年刘飞司令员布下的‘口袋阵’。”讲解员王兴杰指着展板上的地图,指尖划过“袋口”“袋底”的标注,将记者带回那个枪林弹雨的下午:“日军山本旅团两个中队和伪军马佑铭团2000余人,正沿着公路和河道成密集队形行进,一步步钻进我们的伏击圈。”
战斗的惨烈超乎想象。在新庄村,断壁残垣间的肉搏战中,班长海有鱼腹部被刺穿,他却用尽最后力气将刺刀捅进敌人的胸膛……“海有鱼叔叔,您知道吗?现在的新庄,家家有新房,您用生命守护的孩子,都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。”当地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站在英烈墙前轻声诉说。在三垛、甘垛镇,小学将伏击战故事改编成情景剧,中学开设红色基因校本课程,每年上千名学生参与红色研学。
展开剩余73%七里“口袋”锁敌寇
1945年4月27日拂晓,新四军各参战部队秘密开进阵地。三垛河一带百姓全力配合:家家户户腾房让铺,帮部队准备船只、绑担架、烧水做饭,同时严守消息,让数千官兵隐蔽得严严实实,敌人对此毫无察觉。
28日中午,敌人进入三垛镇。午后2时,敌军队伍向着伏击圈缓缓移动:最前方是日军1个小队,随后是伪军1500余人,再后是日军两个中队300余人,后卫是伪军一个营;水上,3艘汽艇拖着20余只民船,满载辎重与陆上部队并行。当敌人前卫行至野徐庄,被公路上一条约5米宽、积满雨水的沟拦住去路。因缺乏架桥材料和工具,敌人只好联络河里的队伍,用木船搭建浮桥,公路上顿时混乱不堪。
就在此时,刘飞一声令下,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。刹那间,子弹、炮弹如暴雨般射向敌群。战斗刚打响,伪团长马佑铭就被一发炮弹击中负重伤,一名日军中队长也被击毙,日伪军瞬间乱作一团。敌人的汽艇企图开足马力突围,却因螺旋桨被新四军事前投入河中的草绳缠住,在河里打转。艇上敌人纷纷跳水逃生,遭到两岸新四军战士的猛烈射击;岸上日军想下水救援,却陷入河床淤泥,成了活靶子。
然而,殿后的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营发现退路被切断,仓皇逃向新庄,企图凭借房屋固守待援。五十二团迅速组织力量冲入阵地,与敌人展开巷战,逐步把残敌压缩到村子南部。随后,新四军各部相继赶到新庄,向残敌猛攻,歼敌大半,日军只剩30余人。天黑后,敌人援军赶到,鉴于伏击战目的已达成,为保持主动,新四军除留部分兵力继续攻击、监视新庄残敌外,大部分部队在打扫战场后撤出。
此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800多人,其中击毙日军240多人、伪军600多人,俘虏日军7人、伪军团长马佑铭以下伪军958人。三垛河口伏击战成为新四军苏中地区继车桥战役后的又一次大捷,被誉为“破晓号角”,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。
北澄子河畔的永恒回响
北澄子河畔的甘垛烈士陵园松柏苍翠,83位伏击战烈士长眠于此。“多年前刘飞将军夫人朱一带21位老战士前来祭扫,发现墓碑风化破损,连凭吊广场都没有……”甘垛镇文史专家王为江唏嘘不已。
陵园历经三次迁移:1945年初建于三郎庙墩,1971年迁至十字河畔,2014年镇党委投入150万元扩建至1万平方米,并将解放战争8位无名烈士遗骨迁入。如今,花岗岩纪念碑巍然矗立,142名烈士姓名镌刻于英烈墙,成为扬州市红色教育基地。
历史遗存也在时光中“苏醒”。1971年迁墓时,一枚骨质印章——新四军52团6连支委会图章在墓室现身。“这枚图章是连队建制的重要物证,2014年被列入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。”王为江介绍,印章虽已斑驳,“六连支委会”字迹仍清晰可辨。去年,扬州市新四军研究会授予新庄村“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基地”称号,葛耀山烈士故居正在修缮,即将开放。
发展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。走进甘垛镇工业园区,弘达机械车间里,新研发的食品设备正在测试;智慧渔谷基地中,“高邮黑大豆”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审核。从“红色热土”到“味稻小镇”,甘垛打造三大产业集群:嘉能食品生产线吞吐不息,阳雪食品的龙虾制品远销海外,优索机械的冷链设备填补空白……
从当年的战火纷飞,到如今的和平昌盛,昔日战场的变迁正是时代发展的生动缩影。三垛河口伏击战的历史,不仅是一段英勇抗争的记忆,更是激励当下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。(李源 )
(来源:新华日报)股市如何配资炒股
发布于:北京市民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